随着金税系统的建设完善,未来在“无风险不打扰、有违法要追究、全过程强智控”税务执法新体系下,税务风险预警提示将越发成为税务风险监管的常规手段,风险提示也将更加频繁化、精准化。财务人员也应按照税收风险提示的思路审视税务风险,关注涉税财务数据之间的勾稽关系。
月初,唐总公司就收到税局发来的一条税收风险预警:请核实你单位2022 年企业所得税收入小于增值税销售额的原因。
像这类税务风险预警提示一旦推送过来,如果核实后需要补缴税款或滞纳金,或者发现纳税申报数据错误,财务就会陷入被动。好在我们的财务很快给出了合理答复:集团资金池的利息收入缴了增值税,但不在企业所得税的收入统计范畴内。
基于与税局同仁的交流,今天归纳了常见的涉税数据勾稽关系,经办税务事项的财务同事,可以在纳税申报前分析比对数据差异。
1.增值税与企业所得税申报收入
存在大额差异
值税申报收入如果与企业所得税申报收入不一致,那么可能要么少缴增值税,要么少缴所得税了。回答这类税务风险提示,一般要从增值税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与会计收入之间差异的角度来解释。
增值税的纳税义务发生时间,是以下三个时点之一:
开具增值税发票,纳税义务就发生了;
销售货物的,货物发出了纳税义务发生;提供服务的,完成了应税服务,纳税义务发生;
一些特殊情况下,收到货款时纳税义务发生;例如提供租赁服务的,或者生产销售生产工期超过12个月的大型机械设备、船舶、飞机等货物的,收到预收款时纳税义务发生。
除了特殊情况申报无票收入外,增值税是根据增值税的开票金额申报销项税额的。因此,为减少增值税收入与所得税收入之间出现大额差异带来的麻烦,纳税义务人要控制好增值税发票的开具时间:
销售货物的,当月发货当月开票并确认收入;
提供服务的,按照服务进度开票并确认收入;
有的企业出于延期纳税的目的,按照收款金额开票,有时客户也会出于见票付款的习惯,要求按照付款金额来索票报销。但是这样做可能是有税务风险的:
例如,企业销售一批货值40万的家具,分两期收款,目前已经收款20万,并按照20万开票,如果这家企业规范核算营业收入,发货即确认了40万的会计收入,而增值税按照20万的发票金额申报,就会出现所得税与增值税的收入差异。
这个时候如果遇到税局提示风险,其实是解释不过去的,因为在发货时就发生了40万的纳税义务,增值税收入申报金额是不足的。
业务招待费、利息支出、福利费支出,如果取得了增值税专用发票,是不可以抵扣进项税的。内容为餐饮服务、贷款服务(包括利息支出等)、类福利费(包括烟酒糖茶、服装洗发水、电视电冰箱、锅碗瓢盆等)的发票,尽量直接取得增值税普通发票。但如不小心取得了增值税专用发票,增值税申报时又做了勾选认证,金税系统中是留痕的。不及时做进项税转出的话,就会有涉税风险。
纳税义务人在汇算清缴时要单列人工成本,如果纳税申报的利润表的成本费用总额减去人工成本后,与金税系统所记载的各类供应商开具的发票金额汇总数存在大额差异,就可能被税务局提示风险。
其实企业只要规范财务工作基础,成本费用中应取票的尽量取票、避免大额的费用跨期报销,就不会被税局提示风险。反过来说,如果这些做不好,税局会来帮企业规范会计基础。
个人所得税与企业所得税的都要申报工资薪金总额。
一般来说企业所得税申报金额小于个人所得税的情形更常见,比如基建项目资本化、研发支出、福利费,等等。
个人所得税小于企业所得税申报金额,可能是税局重点关注的。是个人所得税代扣代缴不足,还是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成本不实?一种可能的情况,是跨期支付的年终奖。年终奖预提在当年,实发和个人所得税申报在下一年。根据《关于企业工资薪金和职工福利费等支出税前扣除问题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5年第34号),汇算清缴前实际支付的,允许税前扣除。
货物买卖合同印花税纳税义务明确,合同订单数量多金额大,如果货物买卖合同漏报印花税,很容易在金税系统前被税局发现。
印花税的税务风险,一方面是对于小税种重视程度不够,另一方面,也源于薄弱的合同管理基础,合同流转不到财务部来,纳税申报自然不足。如果对企业的合同管理没有信心,可以在季度申报时,从会计科目的发生额出发,复核印花税申报的数据:
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货物买卖合同。与个人、个体工商户签订的买卖合同,不需缴纳印花税。
期间费用-保险费:财产保险合同;
期间费用-运输费:运输合同;
期间费用-修理费:加工承揽合同;
期间费用-租赁费:租赁合同。新租赁准则除了会导致资产、负债、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虚高,也会将租赁费列入折旧费用成本,要注意新租赁合同对会计信息的影响。
在建工程:建筑安装合同
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土地使用权)/长期股权投资:产权转移书据;
长短期借款:借款合同;
实收资本:营业账簿
用于简易计税方法计税项目、免征增值税项目的,需要进项税额转出。增值税申报表中,简易办法计税销售额、免税销售额是单列申报的,申报这类销售却没有进项税转出,除非真的是在成本端没有可抵扣的进项税,否则可能就少缴增值税了。
纳税义务人将货物、财产、劳务用于捐赠、偿债、赞助集资、广告、样品、职工福利或者利润分配等用途的,应当视同销售申报企业所得税。如果申报的视同销售业务毛利率显著低于其他业务,又没有符合商业逻辑的理由,那显然是低估金税系统的智商。